如何辨别高海拔与低海拔白茶

饮茶文化 天天品茶阁 11个月前 (07-20) 127次浏览 扫描二维码

是选择价格高的高山白茶,还是选择价格便宜的平地白茶?
今天就请听村姑陈来说道说道。
高山白茶,虽说价格会比平地白茶要贵一些,但它的整体品质却好得不止一点点。
高山白茶,可谓白茶界的门面,更能让茶友们体会到白茶的气质。
同样是白茶,为何高山白茶可以独占鳌头,而平地白茶只能成为千年老二呢?
其原因,主要在于它们的品质。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很多,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于生长环境。
白茶的生长环境,大致总结为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4个方面。
且听村姑陈说完高山与平地的环境差异,您就知道,为什么高山白茶与平地白茶,同茶不同命。
《2》高山VS平地——温度、光照差异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温度、光照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与氨基酸的含量则成反比。
温度高,光照强,茶叶里面茶多酚就会升高,氨基酸就会下降。
温度低,光照弱,茶叶中茶多酚就会降低,而氨基酸就会升高。
茶多酚含量太高的茶,茶汤容易涩,喝在嘴里,会觉得茶汤刮舌头,不好喝。
氨基酸含量高的茶,茶汤鲜爽、鲜甜、香气高扬,整体口感好。
高山,它的整体温度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
且山上多是云雾缭绕,太阳光照在云雾上,大部分都反射回去了。
少量照到茶叶上,也都是散射光。
这些云雾,就好像是一把太阳伞,能遮挡强烈的光照,使得光照变得柔和、不猛烈。
温度低,光照柔和,使得高山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整体鲜爽度好,涩感弱。
而平地,它的整体温度高,少了云雾的遮挡,光照变得十分猛烈。
温度高,光照强,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变高,而氨基酸含量少。
所以平地白茶容易产生涩感,鲜爽度又比较差,自然会让人觉得不好喝。
《3》高山VS平地——水分因素茶树喜阴、喜湿,一个相对比较湿润的环境,能促进茶树的生长。
如同人要补水,不能长期待在干燥的环境中,是一个道理。
高山地区,海拔较高,容易形成云雾,如太姥山,一年中有一百多天是雾天,早晚也容易起雾,空气湿度大。
这种特点,可让茶树新梢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使得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鲜爽物质。
且高山之上,多是烂石结构,当自然降水到来时,来自高空的水滴,会将烂石中的这些腐殖质以及矿物质等冲刷出来,它们与水分一起,为茶树提供优质的天然营养素。
而平地地区,它不像高山地区有云雾笼罩,空气湿度不及高山,茶树新梢的持嫩性较差。
这一点差异,在今年的春茶季可见分晓。
同一天采摘的茶青,高山地区的茶青,嫩、柔软,而平地茶区的茶青,则表现地更为粗老些。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平地白茶长得太着急了。
《4》高山VS平地——土壤因素白茶作为一种植物,扎根的土地显然是最重要的。
关于土壤的优劣之分,陆羽早已给出了结论,《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这里说的烂石,应该指的是岩石母质经完全风化,并且有丰富物质的土壤。
至于砾壤,是指含砂粒较多,土质较为疏松,属于砂质土壤,有机物含量高,排水性、通气性较好,因此,名利第二。
黄土,则是结构性差、空隙少的黄泥土,其粘性大,不利于茶叶生长。
如现在高山白茶的代表产地——太姥山,它便是典型的烂石土壤。
太姥山,系海底隆起的山脉,岩石被风化后,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而平地白茶产地,多数是黄土,勉强有部分砾壤,整体土壤的结构,不如人意。
故而平地种出来的白茶,在口感方面会比高山白茶要差。
其实,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茶树上,其他作物也会有影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烂石种出来的萝卜,口感清脆、清甜、鲜嫩、汁水饱满。
而黄泥地种植出来的萝卜,老、苦涩、纤维多,口感不佳。
《5》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差别在哪儿?
在外界生长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的品质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内含成分及耐泡度高山白茶的氨基酸、茶多糖及微量元素和芳香物质比较多,物质丰富,使得高山白茶10泡有余香,而平地白茶内质比较少,耐泡程度差,只能泡5至8泡!第二,茶香丰富程度高山白茶,蓄积了较多的芳香物质,各类的芳香物质,让高山白茶具有独特的花香,如桂花香、栀子花香、兰花香、含笑花香等,芬芳而馥郁。
且高山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不论是茶香还是茶汤,都表现地比较鲜爽,香气清新秀丽。
平地白茶,香气物质少,整体表现较平淡,香型也比较单一,没有高山白茶独有的空灵之气,鲜爽度差。
第三,口感高山白茶,口感饱满,鲜爽,甘甜,莹润,稠厚,香气落水(这些丰富的口感,来自于内部充足的物质含量)平地白茶,在高山白茶面前,黯然失色,茶汤多苦涩,寡淡,滋味欠佳。
这种品质上的差异,必定会影响茶友们的选购计划。
《6》平地白茶,它可以作为入门。
但在喝茶过程中,我们迟早要与高山白茶邂逅。
高山白茶,它更像是喝白茶的终极追求,兜兜转转,还是要与之相识相知。
如茶友所问,高山白茶与平地白茶,该怎么选择呢?
虽说丰俭由人,由各位自己决定。
但作为过来人,给您一个建议——入门,直接选择高山白茶。
与其绕一个大圈子和高山茶相遇,倒不如入门时直接选择高山白茶。
至少,犯不着让舌头遭罪,喝那苦涩的平地白茶。

参考:
辨别特征一:香气高鲜
多表现为花香、药香和青草香。
辨别特征二:口感清爽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喝起来口感会特别的清爽,有点像在炎热夏天,吃一口刚摘下来,青翠新鲜的青瓜的感觉,这种特殊的清爽口感是低海拔茶没有的。
辨别特征三:耐冲泡一泡优质的白茶,都能轻松冲泡到10次
要判断是不是高山茶,懂的人,基本泡到第6泡就心知肚明了,香气和口感大家的感官都不一样,耐不耐泡是很好的判断标准。
大家想买优质的高山白茶,可以到我的醉品茶城选,绝对是高品质的高山白茶!
参考:
高海拔和低海拔的茶由于生态环境的不一样,茶叶形态和内质也不尽相同。
1、从外观上,高海拔的茶芽头肥壮,翠绿色,茸毛多,更为鲜嫩一些。
而低海拔茶芽头短小,叶色黄绿。
2、香气上,高海拔茶的香气高昂有特殊的花香,滋味浓且耐冲泡。
而低海拔茶香气稍低,滋味平淡,不易耐泡,且冲泡过后叶片偏硬。
3、抗病虫害方面看,高海拔区域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病虫繁殖。
而低海拔茶叶昼夜温差较小,虫害较多,容易因喷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4、转化层面上看,高海拔茶随着储藏的时间越长,转化越好,甜度醇度都有大幅提升,耐泡,香气更香。
且内含物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而低海拔的茶叶由于土壤结构差,有机物质含量低,即使经过转化,香味和滋味也还是比不上高海拔茶。
当然这里说的高海拔是指600米
好了,不知道这样回答有没有帮助你。
如有疑问也可以在下方评论。
觉得好的也可以点个赞。

其实喝白茶一般也不强调海拔比较出名的太姥山,高峰海拔也是900多米。
茶的主产区在海拔500-700米潘西和柏柳海拔会高一点政和,建阳等我不知道了现在,我们喝的福鼎白茶大多在400米上下,做的好的可以达到香滑,水细好工艺很重要。
工艺简单,做的到位的却很少。
其实我倒是觉得喝白茶不要一味追海拔。
生态好,有机茶,或是荒野,喉韵就很深。
回归这个问题,怎么来判别?
没别的招了,就是喝。
一边喝一遍思考,靠有意识的品饮。
遇到一款好喝的茶,海拔的判别已经不重要了坐等他人分享,努力学习中~~
参考:
如何辨别高山茶和台地茶呢,要从产区、外形、滋味/香气入手,
磻溪白茶产区平均海拔高度在500到800米之间。
管阳镇大部分村庄都在海拔600米
太姥山平均海拔600米。
当然从产区来辨识是否是高山茶跟别人告诉你这款茶是高山茶是一样的。
外形第一,叶片厚薄程度。
通常,高山地区的茶树叶片,要比低海拔的茶树叶片厚,摸着更加地厚实。
这是受海拔升高,气温变低的影响,叶片细胞为了抵御这种气温的变化,会增加栅栏组织中的细胞层数,以避免自身受到损害。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高海拔的茶叶往往更厚。
第二,白毫数量增多。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表皮上的角质层会加厚,基于保持体温延续生命的本能,茶树的叶与芽头上的白毫也增多,以防水和保温,捱过严寒。
这种感觉,就是像植物给自己穿上了一层羽绒服,以保护娇嫩的芽头。
第三,叶片整体更绿。
随着海拔升高,昼夜温差增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白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随之增高,呈现出来的外在变化,就是茶叶叶片更绿,绿色更深。
这就是为什么高山茶,看起来会更加地鲜嫩,翠绿。
(这一点在制成茶干的辨识度会下降)滋味/香气第一鲜爽度比较,白茶的鲜爽度主要来自氨基酸和茶多酚的比率,由于日照和温度比较低,高山茶叶的茶多酚会比台地茶低,高山茶叶的氨基酸会比台地茶高,所以在鲜爽度会比较高。
第二香气比较足,高山茶的香气,清新、清冽、花香高扬,独具一股高山才有的空灵之气。
同时,高山茶的香气里,还有一股不可替代的鲜爽感。
这种空灵气质的形成,主要是因山区的低温使得茶梢生长缓慢,从而形成我们所谓的高山香、高山韵。
第三耐泡度强,台地茶泡个8泡左右,而高山茶一般可以泡10泡

了解更多白茶相关内容,请
2015年贡眉饼(福鼎白茶)
参考:
高山茶,产量较低,生长速度较慢,采摘成本较高。
台地和平地茶则相反,如果光看价格是辨别不出来的,靠喝最实际,味道鲜美和耐泡是两个重要指标,但现在政府也控制台地茶的管理,所以两者区分不明显,要比较资深的茶友才好分辨,现在台地茶做得也不错了,唯一能分辨的可能就是耐泡度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