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古茶山

饮茶文化 天天品茶阁 4年前 (2019-08-21) 183次浏览 扫描二维码

易武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古茶山海拔656-2023米之间。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易武古茶山历史

易武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据史料已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所产普洱茶就源源不断地由骡马队运出,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到达康藏地区,部分运销印度、尼泊尔等国。

易武古茶山地理位置

易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温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间,是大叶种普洱茶理想的生长地。位于东径101°21′20″—101°35′54″,北纬21°21′10″—22°5′20″。海拔656—2023米,东面中部高,南北西三面低。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倚邦土千总曹当斋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在回忆文章中也写道:“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说明历史上易武茶山的面积在六大茶山中居首位。

易武古茶山地理环境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茶区土壤,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6%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古茶树分布区域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漆树、董棕等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多,树木、藤本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古茶山古茶园

(1)植被保护较完整,生态环境平衡,大气无任何污染,古茶树、古茶园四周森林茂密,山青水秀,养分充足,极有利于茶树的自然生长。

(2)气候湿热,光、热、水、土自然条件优越,使这里的古茶树常年生机盎然,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肥大叶身叶背茸毛多显毫。年可发多轮多次,年生长期长近10个月,2月下旬开采,11月中旬结束。

(3)内含物丰富,在相同条件下测试,易武古茶园茶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产茶区的同类品种茶叶。

易武古茶山茶山文明

作为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古茶山——易武古茶山,拥有“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的真实写照。易武古茶山地域上,分布着众多小产区茶,在普洱茶圈内热传较早的是易武“七村八寨”范围内的小众山头茶。

都说,易武茶是普洱茶爱好者的最终归宿。近年来,随着山头茶古树茶的兴起,易武地域内如薄荷塘、天门山、茶王树等诸多“天价”茶,逐渐被茶商挖掘、或炒作出来。

从茶山文明种茶制茶历史来看,易武古茶山于清朝后期曾成为了古六大茶山中,最为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据史料记载限时,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所产干茶可达70000余担。

此外,由于曼撒古茶山历经天灾人祸、遭到较大损毁等诸多缘故,后因易武古茶山的崛起,而取代了曼撒古茶山的地位,也就成为古六大茶山的名目之中。

易武古茶山名寨

最具有易武古茶山代表型的山头茶,要数普洱茶界公认的“七村八寨”小产区茶。其中,“易武七村”包括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等;“易武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寨、丁家寨·汉寨、旧庙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在这“七村八寨”中,颇得美名的是麻黑、刮风寨、落水洞三地。

此外,在近年来的易武山头茶体系中,再次崛起一些小众山头茶,如帕扎河薄荷塘、天门山、金厂河、桐箐河(亦作:同庆河,或铜箐河)等山头茶。

易武古茶山茶特点

易武古茶山古茶树多为大叶种茶,以此采制的普洱茶,其条索肥大粗壮,在普洱茶界有着“香扬水柔”的泛称。冲泡后,汤质柔和顺滑、蜜香高扬、苦涩感低、滋味较为厚重、回甘生津持久,山野气韵强。

喜欢 (0)